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

【師生側寫】石頭變論文 鄭景隆打造「文山學」基石

《原文網址:http://newtalk.tw/news_read.php?oid=5115


影片內容為溫秀熒執導的「十五份遺址現形記」部份內容

新頭殼newtalk 2010.05.03 陳詠/台北報導

本身從事篆刻業的鄭景隆,同時也是文山社大的元老級學員。友人無意間贈與的一批巴圖石器,讓他走上研究十五份遺址的道路,也完成社大第一本畢業論文。未來 十五份遺址將成為「文山學」的起點。

十五份遺址的位置,位在台北市文山區,2007年十五份遺址因為「文山第19號公園」興建,而造成嚴重破壞,因為遺址可能只剩下小部份地區留有文物,因此 不考慮大幅開挖。台北市文化局計畫在今年在「文山運動公園」設立紀念碑。

鄭景隆表示他廣修文山社大的各類型課程。他直言,若是他友人早個3年贈送這批石器,因為當時尚未上過政治大學王雅萍講師在社大開設的課程,也沒有能力質疑 石器是否是原住民使用,也無法透過引荐認識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劉益昌研究員,最後確認這批石器是距今約2000年前植物園文化的十五份遺址文物。

鄭景隆說,2006年適逢文山社大訂定畢業辦法,與計畫在2008年推出文山社大10年代表作品的時候,同時他為了確認這批出土的巴圖與網墜,被文山社大 的學員與講師「逼迫」走上撰寫畢業論文《台北市文山區十五份遺址與相關器物研究》的道路。

他笑說,因為十五份遺址的研究起點是偶然獲贈一批石器開始,後來又因各界協助完成該論文,曾被朋友打趣地表示「一點石頭就變出一個論文」。

目前只有鄭景隆一人完成畢業論文,到達畢業標準。他表示,因為該篇論文是以台大的格式撰寫,也擔心未來學員的論文格式都要依照社大首份論文的完成格式。

未來十五份遺址的研究藍圖,鄭景隆說希望第一步先整理週邊的遺址內容,第二步設立十五份遺址的紀念碑,再來成立遺址的虛擬文物館,讓完整的十五份遺址能成 為「文山學」的起點。(http://newtalk.tw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