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演;小津安二郎
演員;笠智眾,東山榮子,原節子
對片中的劇作用另眼看待,跟現在社會兒女與父母相處大同小異,不管社會多進步科技多發達,人與人【逗陣】的模示是相同的;花會開會謝,人會青春會凋零,像一棵多葉茂密的大樹一夜之間,被換季抖落只剩枯零零的樹幹,就像佛陀說的生命靈魂的再造,人終回歸極樂世界終是葉落歸根。所以人老是本質,人死也是必然。
這是近六十年前的作品,是家庭倫理劇作,片中我覺得孩子並沒有孝與不孝,因為每個孩子都幾乎成家,她們也有自己的工作,她們的作息也正常。戰後的日本本來就很蕭條,想要安頓一個家庭的確不易。
而且父母離開孩子都有一段時日,如果去安排一段很遠的路程去探望子女,子女是會發慌。父母抵達子女並不是很歡迎,跟現在的忙碌社會有相似度;看了這部電影會頭痛,因為親人之間太疏離,謝謝!不好意思!太打擾了!說了不下五十次,所以看起來父母跟子女的互動有些矯情。
片中有火車駛過有輪船在水中行走有遠山近水,但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;這部影片是黑白片更顯得蒼老與不安,看了此片會覺得活在世間是不快樂的。
現在看見我們目前的社會老人居多養老院林立,孩子都不肯跟自己的公婆同住,我們社區就有很早把母親送往養老院,【現在已住了二十年】這位婦人年輕守寡拉拔四個孩子一個女兒,因為母親年少時擔任清潔工操勞過度,到五十歲時兩腳使不上力。四個媳婦願意去賣早點都不肯跟老婆婆住。
還有一個是神通電腦公司的總經理,他的妻子不肯跟守寡的婆婆同住,那年婆婆才五十歲出頭,兒子只好把媽媽往養老院送,兒子生有兩個女兒一個小三一個小四,常跟我們說阿婆身上很臭;是媽媽不讓她住在家裡;老婆婆不老卻鬱鬱寡歡住在養老院不到四年就死了!【老婆婆黃昏時會執拐杖到公園聊天,養老院就在我們的社區。】
現在的倫理價值觀改變,很少看到含飴弄孫。五、六十歲可以幫忙帶孫子,晚一點結婚者都是找托育工,每天到黃昏看到公園很多外勞推著車子在公園基哩誇拉講著手機,老人們坐在輪椅上發呆的模樣很是可憐。
談孝順是萬般難,老人們最好身邊有一點棺材本,把精神養好,能到社區大學修一、二堂課,使自己身體強壯一點思路敏捷一些,不要一味的靠孩子 【靠山山倒,靠人人老,靠自己最好】
我今年六十八歲,去年喪偶,兩個孩子未成家,家中沒有談話的聲音,說好或不好都是主觀,有聲音是孩子會到廚房看菜飯弄好了沒有?老人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少,談孝順是何等的難!【而且我們家三個人都喜歡躲在電腦桌前】電視機每個房間都放有一台。生活越來越乏味;
像【張義隆】同學自己聽音樂自己閱讀書報自己寫作,把自己用顏料塗得五顏六色,老人要做自己要有前瞻性,而且他走路快如風,很是精神。希望每位同學都拿他為指標,自立自強!
我的父親三十六歲生病走了!我媽媽三十二歲守寡,我從十一歲開始就養媽媽,到我媽媽七十六歲過世,奉養媽媽四十二年很苦的日子像似昨天,那個台灣年代多苦啊!嫁個老伯伯幫忙養,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活都拋入汪洋大海。中國社會的婦人其實都像似【阿信】坎坷的命運。孝不孝順很難斷定?媽媽一定都會挑剔,所以孝不孝順是自己心中那把尺,總之不可忤逆,能大小聲就放下聲調。
現在孩子跟父母都是不客氣顯得不耐煩,重提舊事孩子們都搶著說;【我哪有啊!我哪有啊!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父母能【吞聲忍氣】就是達到最高境界。現在社會【少子化】家庭,總而言之家庭中有孩子就很幸福,父母跟孩子平等看待,孝不孝順是自己想的,我認為退一步海闊天空,少挑剔就是完美。如果自己有退休金,最好不要常常跟孩子索拿錢用,如果孩子有給一點也無所謂,最好用讚美來替代責備,因為我們也會犯錯。
片中;最後鄰居走過窗前,都會跟喪偶的老父親打招呼;【很孤單啊!】其實人的生死是先後報到的,除非乘坐同一架飛機,或是同一部車發生車禍,人生生離死別都會臨頭,不要以為一個人是孤單,有一次我心情低落乘車到西門町閒逛,跟很多人擠在一起才覺得真是孤單,看每個人都走不同的方向,啊!才悟到不同的歸宿才是每一個人的目標,生的時候都是媽媽的胎中寶,死就是四方歸位。